转自:IMPACT STUDIO
01 | 什么是野兽派建筑?
野兽派建筑(Brutalist architecture )是20世纪中叶非常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尤其是在民间项目和公共建筑中,以野兽派雕塑的形式确立了人们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特征的特殊欣赏权利。视觉上带有几何线条的高层建筑,坚固的混凝土框架,夸张的楼板,双层高的天花板,巨大的禁忌墙,裸露的混凝土和主要是单色的调色板,野兽派建筑将功能优先于形式,并将简约置于浮华的设计之上。
1974年,华盛顿州塔科马市的圣约瑟夫医院
有趣的是,“Brutalism”一词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冷酷险恶无关。该词源自法语短语“bétonburt”,意思是“未加工或未完成的混凝土”。实际上,对野兽派建筑的消极看法可能归因于人们对这个词的联想——这种建筑通常被视为不友好,威胁甚至不宜居住。野兽派被认为是所有建筑风格中最分裂的一种,这要缘于它在设计界和群众中引起的强烈情感。
后现代主义在精神上和形式上非常基础,粗野主义则避开装饰元素。这种几乎单一的建筑风格代表了对20世纪初期与当代设计相关的折衷和享乐主义趋势的防抗。战后时期的重建,特别是在英国和东欧国家,例如俄罗斯,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受到社会主义理想的重大影响,导致了建筑具有实用性,朴素且成本低廉。混凝土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可以快速施工,从而开始了“社会主义建筑”的新时代。
该设计运动的起源可以归功于现代主义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他在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在全球范围内设计了数座建筑,并以开创可以支撑建筑物重量的钢筋混凝土柱而闻名。战后,柯布西耶受命为法国马赛的工人阶级设计社会住房项目。兴建于1952年的337间公寓可容纳多达1600人,代表着粗野主义的诞生——建筑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块化公寓和无装饰性特征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被广泛接受并在全世界流行了近三十年。从许多方面来说,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代表了建筑建筑中的改良主义运动,在这种运动中,故意将结构元素置于装饰特征之上。
马赛公寓——粗野主义的诞生
粗野主义于1970年代达到顶峰,在同一个十年之交开始失去其在流行建筑中的地位,其衰落不仅归因于其功能缺陷,昂贵的维护和无法重塑,而且归咎于这种建筑风格被视为城市衰败和极权主义的象征。
大约三十年后,粗野主义在建筑设计趋势中卷土重来。已通过公众运动从拆除中救出了几座野兽派建筑,以进行保存。有些已被列入国家遗产名录,而另一些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许多曾经在天际线引人注目而倒塌的建筑物已被新建筑物取代,但其中一些是建筑地标,由于其标志性地位和保护团体的努力,仍将屹立不倒。
以色列官员培训学校的犹太教堂,1968年
许多野兽派建筑正在通过大规模的改建和翻新进行改造,以使其更宜居,更现代,更不让人眼花缭乱。虽然有些已经变成了住宅公寓,但仍有许多改建为酒店和艺术馆。野兽派建筑又重新流行起来,而不是沦为建筑历史的脚注。
乌克兰第聂伯的Poplavok咖啡厅,1976年
03 | 野兽派建筑激发设计灵感
野兽派建筑独特的风格放在现代似乎给设计者们带来了美学上的冲击,面对现代设计的统一性,特别的风格复兴设计会实现不一样的效果。大家可以从这些想法中发掘,一种备受争议的旧时代风格是如何重生的。
艺术家吉多·齐默曼(Guido Zimmerman)将社会住房与传统的德国布谷鸟钟融为一体,创建了布谷鸟座。座形的钟刻画出战后城市房屋的简单优雅,通过使用新的外壳将时钟中的过去和现在结合在一起,同时保留了旧的灵魂和工艺。
“我认为粗野主义的美丽例子永远不会失去他们的精神。”——吉多·齐默曼
设计师Marián Laššák认为,粗野主义的宽大的预制塔楼绝不是问题。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捷克斯洛伐克涌现的那些塔楼实际上是斯洛伐克艺术家的灵感之源,它们是该国历史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革命时期,高楼大厦已经成为房屋状况不佳的象征。但是,它们已经摆脱了这种看法。它们经过重新粉刷,现在提供了体面的居住环境。
“我们一直在回头,从旧产品及其制造方法中汲取灵感。尽管它们是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创建的,但由于其现代性,它们仍然具有启发性。”——Marián Laššák
04 | 野兽派建筑的振兴
振兴一栋混凝土公寓楼将保留该楼的整体形态,同时又需要对其进行整容和升级。建筑需要适应:响应和发展,以跟上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挑战在于我们如何改造现有建筑物,而不是首先拆除它们。通过对低效的建筑物进行换皮处理,可以将过去转变为“超一流”的设计。
由Tao Gofers于1978-79年间设计的社会住房“Sirius”位于悉尼的岩石区,俯瞰着港口和悉尼歌剧院。原始建筑以野兽派风格设计,特点是原始,沉重并使用坚固的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在尊重原始设计意图的同时,建筑物的外观需要更加友好。
LAVA事务所为Sirius开发了一个新层,既尊重原始设计,又改善了舒适性。计划包括在每个单元格上增加一个卡扣式的弯曲阳台。阳台将为居民提供悉尼歌剧院的景色,同时增强建筑的风格。附加阳台也使该建筑更具悉尼风格的外观,并将该建筑与悉尼海港联系起来。
伦敦架构公司计划将使用最新混合使用的方式复兴一个北安普顿被忽视的野兽派建筑。北安普敦国际学院将以教育,商业和社区用途为中心重建。该计划旨在以有助于当地经济复兴的方式解决对学校场所的需求。整修的愿景是创建一个开放的,可访问的活动中心。灵活的适应性允许将来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配置,从而确保建筑物永远不会被废弃。
建成后,北安普敦国际学院将包括一所小学,一所中学,总共可容纳2220名学生。此外,该计划还将提供公共设施,包括咖啡厅,办公室,私人托儿所和健身房。新的开口将添加到外壳上,使自然光深入建筑物。现有的砖石建筑将基本保持不变,除了增加了一个用于填充现有屋顶庭院的体育馆。一个公共广场将强调开放感,并鼓励教职员工,学生与当地社区之间的互动。
设计者们需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思考如何恢复野兽派建筑的活力。比如这个方案,在建筑立面顶部设计排成一排的小房子,形成了真正的街道和广场。表面覆盖木板条,形成两个斜坡的屋顶,并用木砖,悬臂和收集水的天沟完成构造。改变窗户大小,收起百叶窗,门上装饰鲜艳的色彩,使得建筑充满了当地特色和多样性。一楼的邻居在混凝土立面的顶部拥有新房子,而上层的邻居则在阳台上种满鲜花和植物。
振兴的目的不仅是面对建筑物,还要抓住建筑的每个核心,来捕捉每个联系环境的可能性。下面这个设计旨在增强建筑主体,用钢板覆盖建筑物,该钢板的几何形状是从本地站点的行人步道得出的。然后,通过引入类似于拉脱维亚缝合图案的穿孔,使坚固的床单成为面纱,从而赋予了建筑文化气息。就像一块可折叠的布一样,扭曲下方的针迹样式和网格图案。公共和私人间隙空间上的光和空气会产生认知和令人放松的外部效果,新的颜色重拾了原始建筑丢失的活力。
05 | 粗野风格在设计中的体现
尽管野兽派建筑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且面临着被拆毁的局面,但粗野主义对建筑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近年来对于这种独特风格的很好的把握重新将野兽派建筑以一种良好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接下来让我们来看几个案例,学习一下如何在方案中体现粗野之美。
这个提案借鉴了前苏联地堡的设计,将沉重而封闭的混凝土形式重新诠释为公民活动的开放中心,将各种规模的光线,景观和公共空间优雅地融合在一起。该项目成功地利用了整个场地,具有灵活性,为社区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开放空间类型,内部的功能安排使参观者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该活动范围广泛,其多功能厅可作为室内城市广场。人们可以想象其潜力,将成为令人振奋的新文化核心。
下面这个案例无论是建筑表达方式还是提案的推进方式,都使其作为一种特别有创意的回应而脱颖而出。其功能与其形式是矛盾的:激进的象征性纪念碑,重新构想了沿海混凝土巨构。它拥有着司空见惯的设施,包括一个食堂,一个日托中心和一个车间。设计将城市中心由内而外翻转,将较大的文化空间(博物馆,会议中心)注入需要翻新的现有结构中。该建筑将重混凝土与较轻的镀金元素结合在一起,以可控的,分散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粗野主义的新时代的定位。
OMA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设计的混凝土Alserkal大道是一个多功能文化空间。Alserkal大道位于迪拜的Al Qouz工业区,旨在促进该地区的文化活动。它将成为迪拜最重要的艺术中心,拥有25个美术馆和艺术空间。巨大的混凝土构筑成为了新的场所,以满足各地区对位于中心的公共场所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场所可以举办各种活动。
这座占地1,250平方米的前仓库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场所,可容纳一系列公共活动,包括展览,表演和演讲。设计的重点是最大化活动区域。所有服务都集中在建筑物的一端,从而使入口和活动空间可以更靠近该区的主要户外公共广场。
该项目是一座建筑遗产博物馆。开罗到处都是建筑遗产,大部分遗产都被遗弃了,没有人关心它。所以,这个项目是为了记录建筑文档和展示开罗宏伟的建筑遗产而设计的博物馆。方案中还将有一个学院,教育人们如何保存遗产和保护老建筑,以及如何科学地记录遗产。
夸张的混凝土外形正式对于遗产的崇敬,对于原始风格的保留,更好的反映了设计的主旨。该遗址一直是开罗建筑历史演变的见证,那么独特的建筑的方案设计也将见证开罗建筑遗产的美丽和伟大。
其实粗野主义就是要精简架构以坦诚表达。野兽派早期建筑都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重建而创建的,因此这种风格更接近法国新浪潮的文化现实主义,而不是渴望制造出丑陋和不人道的建筑。所以我们会发现,野兽派建筑并不是“野兽”,它是为了适应时代降低成本而出现的一种风格。所以当粗野的风格重回公众面前的时候,并没有带来更多的非议。因为新的野兽派建筑更注重的是振兴,即在尊重原始风格的前提下实现升级,以满足现代空间和形态更多的需求。所以同学们面对这种粗野的风格,思考的应该是它毫无遮掩的构架带来的功能方面的表现。它可以成为我们对于历史和时代的思考。野兽派不会是建筑历史的遗留物,粗野主义在适度的运用中会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希望在大家的巨型混凝土项目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粗野的美感~
本文来自新知号自媒体,不代表商业新知观点和立场。 若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商业新知平台管理员。 联系方式:system@shangyexinzhi.com